標桿100丨國產工軟突圍戰:深信息與中望共育核心技術硬核人才
【編者按】為響應教育強國戰略,構建行業多方共贏的生態合作體系,中望軟件牽頭與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工業產品設計與仿真軟件創新聯盟等單位,聯合推出“標桿100”案例計劃,邀請100位教育行業標桿先行者,分享在培養國家戰略人才過程中的實踐和經驗。本期走進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根據校長王暉、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院長劉明俊、工業軟件開發技術教研室主任魏志麗的教育實踐經驗整理。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深信息”)于2002年建校,是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校和優質高職院校,始終堅持“三同辦學理念”,聚焦智能制造領域,建設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業軟件、智能產線、高精裝備、先進工藝四大方向,深化政校行企協同,構建產教科融合生態。學院打造數字化設計、智能控制、數控系統、激光加工四大培訓體系,形成“平臺共建-人才共育-技術共研”模式,技術成果輻射東南亞及“一帶一路”地區,精準對接產業鏈與教育鏈,助力區域產業升級。
智能制造領域專業建設的難點與突破
專業建設初衷與挑戰
王暉校長介紹說,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亟需大量精通工業軟件研發與智能裝備操作的高技能人才。目前中國在智能制造轉型中面臨技術壁壘,工業軟件和芯片領域成為關鍵短板。為突破壁壘,同步解決工業軟件應用型人才短缺問題,學院瞄準這一需求,于2018年率先布局智能制造學科群,并于2021年成為全國首批開設“工業軟件開發技術”專業的院校。
然而在高水平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學院也面臨一些挑戰:
1.課程迭代滯后:工業軟件技術更新迅速,傳統教材難以覆蓋最新功能模塊。
2.師資實踐能力不足:部分教師缺乏企業項目經驗,難以指導學生完成復雜工程案例。
3.實訓資源匹配度低:進口軟件成本高昂且二次開發受限,國產軟件生態尚未完善。
高水平專業建設破局之道
攻克高水平專業建設難點,離不開企業的支持與參與,國產工業軟件企業如中望軟件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望軟件是國內首家同時擁有二、三維CAD、仿真分析CAE自主知識產權和幾何內核能力的A股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上市企業,其在工業軟件領域的技術突破和應用案例為專業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行業洞察。通過與中望軟件的合作,將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工藝引入教學過程,使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工業軟件技術,為專業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資源保障,用明天的技術,培育后天的人才。
圖:先進制造產線場景
國產工業設計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成果
選擇中望軟件的細致考量和深度應用
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劉明俊副院長(主持工作)介紹,學院在教學上引入中望軟件,也是經過深度考量,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
1.功能適配性。中望CAD/3D支持多學科協同設計(如機電一體化仿真),其API接口開放程度遠超同類國外CAD軟件,便于學生進行二次開發實踐;
2.成本與本地化服務。中望軟件提供教育合理化授權,并設立“華南區技術服務中心”,48小時內響應教學問題;
3.可持續發展能力。中望每年發布兩次大版本更新,與學院“技術前瞻性教學”理念高度契合。
為更好推動校企合作培育工軟創新人才,學院與中望軟件有深度合作領域:
1.在課程建設方面,聯合中望開發了CAD/3D應用及二次開發系列6本教材;
2.在實踐基地建設方面,聯合中望立項并完成了廣東省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基于產教融合的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培訓基地;
3.在師資培訓方面,聯合中望共建師資培訓基地,從2021年至今舉辦了上十項工業軟件應用及開發相關的國培等師資培訓;
4.在技術服務等方面,加入了中望主導的廣東省工業軟件技術開發中心,雙方共建國產工業軟件戰略合作示范基地及測試中心,迄今為中望提供了5次規模性的新版軟件應用測試服務;此外還通過中望承擔了外校的一些橫向的教科研項目;
5.在職業認證方面,聯合中望開發了CAD類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及工信部“工業軟件應用工程師”評價等認證;開發了CAX二次開發職業培訓標準及企業生態認證證書;
6.此外還聯合中望獲批2024年工信部第一批國產工業軟件(CAX)產教融合創新工作站共建單位,從2021年起共建工業軟件職業教育集團,在技能大賽方面也有多次的合作。
教學成果量化分析
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工業軟件開發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魏志麗介紹,教學上引入中望軟件重構課程體系,配合校內建設3C智能產線模擬真實工業環境,拓展企業實習基地,構建“課堂-實驗室-工廠”三級實訓模式,強化工程實踐能力,有效破解了三大痛點:
一是打通設計-仿真-加工全鏈條教學斷層;
二是通過虛擬仿真規避實體設備操作風險;
三是植入企業級工業軟件實現產教無縫對接,真正培養出智能制造領域“懂設計、精工藝、會制造”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在教學上獲得顯著效果:
· 軟件集成提升:引入中望軟件后,集成了CAD、CAM、CAE等系列軟件,同時還開放了二次開發接口,兼具軟件開發及應用。
· 競賽獲獎突破:“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中,我校團隊憑借中望3D完成作品獲一等獎,評審專家評價其“兼具工程嚴謹性與創新性”。
· 企業轉化案例:畢業生團隊使用中望CAD開發的“智能倉儲物流仿真系統”被企業采納,實現運維成本降低15%。
教育行業生態合作的探索與實踐
學院已經與中望公司有過成功的合作經歷,未來可進一步共同開發出更多針對工業軟件領域的優質課程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在工業軟件開發、測試、應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在產學研生態融合發展中,建議中望軟件、研究所(如電子五所)、行業協會聯盟可從三個方面支持院校高速發展:
一是政策聯動:呼吁政府設立“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專項基金”,對校企聯合實驗室給予大力的補貼支持。
二是人才互通機制:推動行業協會建立“工程師駐校制度”,企業技術骨干可帶薪赴高校授課,學校教師可進入企業擔任技術顧問。
三是國家級平臺共建:聯合申報“智能制造工業軟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攻關核心技術(如高精度CAD內核算法),形成“教育反哺產業”的良性循環。
學院與中望軟件的深度合作,開創了國產工業軟件領域產教融合新范式。雙方通過技術共研、生態共建、人才共育的協同創新,破解了教學資源滯后、師資能力不足等現實難題,為突破核心技術壁壘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更為中國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的人才動能,展現了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擔當與作為。
關于中望軟件
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決方案商,擁有7大全球研發中心,深耕教育領域16年,為超4000所院校及8.5萬所K12機構提供專業人才培養支持。
關于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
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業務指導,掛靠單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秘書處設在電子五所,自成立以來,積極發揮行業紐帶作用,持續開展產業研究、公共服務、生態培育等多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工業軟件產業生態發展。
關于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
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員單位共同組建,中心于 2022 年獲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批復籌建,聚焦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核心技術攻關與生態建設,推動國產替代。
關于工業產品設計與仿真軟件創新聯盟
由工軟數創牽頭組建,院士領銜專家團隊,匯聚近百家單位構建全鏈條創新體系,主攻設計與仿真軟件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