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中國為何急于發展核能
在"日本時報"(Japan Times)12月6日的一篇文章中,最初的標題是:中國為何熱衷于在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事故中發展核電,這讓核工業陷入了一個復雜的境地。在日本,政府尚未提出明確的核政策,而德國、比利時和韓國等國已決定在未來關閉核電站。但在全球范圍內,對燃料效率和零碳核能的需求正在擴大,特別是在經濟和電力需求急劇增長的新興國家。
特別是在中國,預計到2040年,核能發電將從2014年的1350億千瓦時增加9倍,達到1.2萬億千瓦時。屆時,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耗將大大減少,燃煤發電將占能源消耗的35%,其次是可再生能源(27%)、石油(18%)、天然氣(7%)和核能(7%)。
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后的幾年里,中國還沒有批準一個新的核電站項目。但在2019年恢復審批,中國政府簽發了福建漳州核電站1號、2號機組、廣東太平嶺核電站1號、2號機組建設許可證。這些項目都采用了中國自主開發的"華龍1號"第三代核反應堆技術。今年9月2日,又批準了兩個投資超過700億元的項目,即海南長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
他說:"除了在國內興建核電廠外,中國還加強了作為核電主要出口國的地位。2013年,北京制定了核電"走出去"國家戰略,并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同推動。福島核事故后,中國核工業復蘇的主要原因是,除了加強規章制度和人員安全體系,以及能源需求的急劇增加之外,中國還不得不應對國內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此外,中國政府已重新評估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為清潔低碳能源,并已開始積極推廣。例如,中國政府的目標是把海南變成一個"清潔能源島"。目前,核電已占海南電力供應的近三分之一。